「墨分五色」或称「墨色五彩」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表述,指蘸制墨汁时墨的颜色分为五种,不同颜色的墨色代表着不同含义。最早记载墨分五色的文字是出自《礼记·月令》:
「计蚕作茧,尽二十七日;士为之,三日一炊;三炊期然后脱翅,三更割,合而为茧,製为帷帐,皆以黼(紫黑色)为玄纁之类,以著灰布故也;以玄纁为上,以鍮(青黑色)次之;次以墨(黑色),又次以朱(红色),以为茧色五等。」
由此可见古代茧蚕的茧色使用墨分五色,而且墨分五色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广泛,不仅仅是茧色的分类,还有许多其他的含义。比如在文学作品中,可以看到许多描写墨色五彩的诗句,如唐代白居易的《席上赋咏丝》中提到「牡丹末几枝,墨分五色綫」。
此外,在书画中也有应用,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颜色,通常用玄纁、鍮、墨、朱、绿五色。而在建筑领域,古代的经典建筑如故宫等,也会采用墨分五色的配色方式丰富建筑的深浅和明暗。
墨分五色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,同时也在不断的演化、发展,应用到各个领域,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。